Tag: 新闻

  • 592 普通人还有币圈投资机会吗?

    2014年3月,新闻酸菜馆做了两期比特币节目,向国内布道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概念。


    节目标题叫“比特币: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”。
    当时的币价是不到人民币三千块。
    十年过去了,币圈发生了太多故事。


    有太多人真的一夜暴富,也有很多人一夜爆仓。
    中国大陆再也没有主流媒体说比特币是旁氏骗局了。


    新事物诞生,总是面对各种质疑不解。没关系,很正常。
    听众也别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敢下手买几个,囤着不动,现在也是大几百万的财富了。
    这场伟大的社会实验成功了吗?


    我觉得目前并没有。
    中本聪(Satoshi Nakamoto)是比特币的创始人,他主要通过电子邮件、论坛帖子和比特币白皮书来传达他的观点。
    中本聪嘲讽的各国央行继续印钞票,个人跨境汇款依然依赖各种银行通道的费用剥削,政府不断地救市。
    可是比特币已经远离它的“去中心化”理念,全球算力集中度很高。比特币筹码越来越集中在财团、国际资本大佬的手里。
    一次比特币转账的手续费非常昂贵,甚至比传统银行还要贵。
    与当初的愿景相差甚远。


    诞生初期,有人在加密论坛问中本聪,你预测比特币的价格未来会怎样?
    中本聪说,它要么一文不值,要么变得很贵。
    2024年,它变得越来越贵。
    早期,美国有人用一万个比特币,换来一份披萨。
    今天,一个比特币的价格就超过人民币50万块钱。
    那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个披萨了吧。


   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引用的中本聪言论:
    我一直在研究一种新的电子现金系统,这是一个完全的点对点系统,不需要可信任的第三方。
    政府擅长切断像Napster这样中心控制网络的头部,但像Gnutella和Tor这样的纯点对点网络似乎能够维持自己的运作。
    拥有一些比特币以防万一它被广泛接受或许是有意义的。如果足够多的人有相同的想法,那就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。
    我们提出了一个不依赖于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。


    我最喜欢的是这句:
    “If you don’t believe it or don’t get it, I don’t have th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, sorry.”
    如果你不相信或不理解它,我没有时间去尝试说服你,抱歉。


    人生苦短,大家各行其是。
    你认为哪个池塘里有鱼,你就去哪里。
    像中本聪一样,别和他人争辩。
    普通人还有币圈投资的机会吗?
    有也没有。看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,能否跨过认知的门槛。
    这个圈子信息差很严重,且听本期节目,让主播娓娓道来。

    Play
  • 590 全民围剿李一舟,国内AI课是割韭菜吗?

    大航海时代禁海,大贸易时代闭关,大数据时代建墙。

    这位自称清华博士,在抖音账号侃侃而谈,用左手写字的男人,估计想不到有一天,他会出现在央视的节目里,被当负面报道。不过没关系,他和团队经营的课程、商业变现已经很久,原始资本积累想必也不少了。

    当OpenAI推出chatgpt产品的时候,周围的人真的很亢奋。商业嗅觉灵敏的一些人,搞微信小程序,用户充值就能试玩。还有数不清的抖音课程。

    这类运营者们非常多,李一舟,鹤老师,这些人只是头部的账号代表。

    没办法,OpenAI官方限制+86手机号注册,限制大陆银行卡付款购买它的服务。

    国内的朋友们,享受国际互联网服务,门槛太高,困难重重。

    在如此的环境下,长期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。

    比如,我发现太多人,碰到问题,第一反应不是去官网、官方渠道找答案,而且去低质的内容渠道。

    举例一些你就明白了。

    比如,一直插电源使用笔记本电脑,会不会伤电池?iPhone手机电池怎么保养用得久?

    这类问题,在苹果公司官网有详细的使用建议。但是没人看。多数人会去微信里搜,百度搜,找到各种说法的回复。

    比如,我在微信里给一些朋友发网址,对方回复哎打不开啊!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,打开一个网址,原来是浏览器本来负责的事。

    所以微信牛逼啊,完全的流量入口垄断。微信用户已经不知道怎么绕过微信,打开一个网址了。

    思想钢印,很深,挺可悲的。

    比如,去境外旅游搞签证,领事馆网站有最权威最准确的所需材料要求。申请留学专业,大学有最直接的专业要求,可是很多人习惯了找淘宝,找中介,多花钱。

    比如,OpenAI官网有Sora最详细的产品介绍,它写的很清楚,目前根本就没开放公众使用,仅限内部邀请的少数机构测试反馈bug,可是国内卖Sora课程的销量已经吓人了。

    有的人花钱买别人的时间,有的花钱是买自己心安,吃个定心丸,以为对方更懂更专业。往往真实情况不是这样。

    李一舟的火爆,原因很多,有他的聪明才智,对人性的把握,对市场需求的回应。有国内墙造成的信息差的红利。

    如果他涉嫌虚假宣传,那自有法律惩处。

    只要墙还在,信息壁垒还在,用户的个人思维习惯还是老样子,那后面还会出来赵一舟,钱一舟。

    Play